李冰教授、杨丽娜副教授团队在《Apoptosis》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 时间:2023-06-07 点击数:


近日,基础医学院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李冰教授及杨丽娜副教授在Apoptosis杂志(IF=5.561,中科院2区)发表题为Bufalin targeting BFAR inhibits the oc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through PI3K/AKT/mTOR signal pathway”的研究论文。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光为论文独立第一作者,李冰教授和杨丽娜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人才工程,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我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其易复发,高转移率以及免疫治疗不敏感等特点,中晚期胃癌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寻找更有效的胃癌治疗药物及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从中药中寻找抗癌成分具有广阔的成药前景。蟾酥(Venenum Bufonis),是由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背部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过加工干燥制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之一。据报道,蟾酥对多种癌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蟾毒灵(Bufalin)是蟾酥中最强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之一当前研究表明,Bufalin能够抑制肝癌,肺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然而,Bufalin在胃癌中的研究较少,且现已明确与Bufalin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也寥寥无几。

本研究证实了双功能凋亡调节因子(bifunctional apoptosis regulator, BFAR)是蟾毒灵的直接相互作用蛋白,与蟾毒灵存在多个潜在的结合位点。BFAR在胃癌中高表达,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蟾毒灵在体内外通过逆转BFAR诱导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抑制胃癌的发生和进展。本研究将为蟾毒灵作为胃癌的临床治疗药物提供理论证据,为BFAR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提供新思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 308 号  邮编: 266071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1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