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青春实践展初心,凝心聚力建新功”的理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价值,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这个寒假我们不仅前往革命圣地,参访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革命故事、体悟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而且还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对失智失能及孤寡老人、残疾人群等提供针对性强、精准有效的关爱服务。积极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望过去,传承红色基因
回首百余年建党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我们组织小组同学线上观看电影《志愿军》,该电影聚焦抗美援朝西线战场,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志愿军入朝的多场战斗。真实再现了志愿军官兵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他们的丰功伟绩永不磨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组织观看红色电影,我们还来到了全国著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这里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素有“华东延安”之称。这里也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期”。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派兵去山东”的战略决策。走进革命根据地的大门,重温历史,仿佛穿越回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在革命根据地的旧址上,我们看到了曾经用于军事防御的工事和武器、简陋的生活设施和会议场所,以及战士们磨损的鞋袜、满是补丁的军装。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战士们的信仰和决心,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准备参访学习位于中国传统古村落云头峪村的大众日报创刊地旧址,走过绵延不绝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位于一处民房里的大众日报旧址纪念馆,原汁原味的石墙草顶矮房,东西南面各几间草房,馆内陈列着当时印报用过的石印板、照相机、铅字、四开印报架、油沙盘、文件等实物,以及用板面绘制的《大众日报》创刊经过和办报史。抗战时期,报社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出报,通过夏蔚、坦埠邮局分发各地。
通过对红色电影,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色事迹等的参访学习,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程地艰辛与辉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团结和奋斗的重要性,只有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立当下,绽放青春之花
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立足时代的新起点,我们作为中国青年也要立足当下,展现亮丽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青春激情。因此,我们组织团队成员走入乡村基层,走入城镇街道,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
青年挺膺担当乡村振兴是推进青年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以“青年在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目标导向,利用成员节日期间返乡开展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彰显青年志愿者风采,贡献乡村青春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做好关心关爱老年人服务工作,我们的成员深入乡村,参与到“寸草心”活动。我们走入乡村孤寡老人的家,从打扫卫生、做饭洗衣等最基本的活动入手,帮助各位老人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这些老人一生躬身扎根祖国乡村大地,面朝黄土,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世代守护的土地,守护着祖国坚实的农业基础。现在,由我们青年一代,用实际行动守护他们的幸福晚年。
“青春社区行动”是共青团为深化社区青年服务,推动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团队内的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深入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我们来到了位于青岛市福州北路的圣德养老院,为住在这里的老人们送上元宵节的祝福。服务当日,恰逢青岛市慈善总会为各位老人送上文艺汇演,我们积极参与到演出的后勤服务工作中,帮助进行演出道具的筹备整理以及现场的气氛烘托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与机构工作人员一同进行物资采购、分发,为二月份生日的老人们送上生日祝福:一碗象征着长长久久的长寿面,一块象征着团团圆圆的生日蛋糕以及一根象征着甜甜蜜蜜的香蕉。这些爷爷奶奶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我们这次志愿服务最大的收获。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走进影视资料、走入根据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看今朝任重而道远,我们深入乡村、社区基层,服务人民群众,挥洒青春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及能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
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