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赴济宁任城区开展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调研活动纪实

作者:刘一睿 时间:2018-08-01 点击数:

   2018年7月28日-7月29日,医学部基础医学院7名志愿者在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戚昕书记的带领下,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宣阜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了解了剪纸、木刻、烙画的相关知识并亲手体验了剪纸、木刻的制作过程。

  7月28日上午,志愿者们在剪纸老师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布帛剪纸和十二生肖等系列剪纸。

   从先唐到现代,从单色到立体,从金箔皮革到木板纸张,剪纸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折、可刻、可撕、可剪,从南到北,风格不一。锯齿形、月牙形、水滴形、柳叶形……各种简单的元素构成复杂的图案,并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单是一张纸,就能制作出一幅连贯的作品。可以说,剪纸不仅是一项艺术,也是一项技术。

不同于传统剪纸,现代剪纸风格追求多样,设计讲究创新。有镜框式、卷轴式、纸板式、压胶式的,可以拷在瓷器表面,也可以根据照片做一些肖像剪纸。

   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早已融入进我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真正“安其居,乐其业”的人少之又少,李老师算是一个特例。

“我是在我奶奶的影响下喜欢上了剪纸,干这一行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最初剪纸这个行业收入很低,所以要做一些兼职来养活自己,不过近两年国家对非遗传承人都有相应的补助,加上高校宣传以及网络宣传,销量逐渐好了起来,平时我也会参加一些交流活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很满足了。”

当天上午,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完成了牡丹作品。

7月28日下午,志愿者们参观了木艺作坊。说到木刻,除了刨子、锛这些传统的工具外,榫卯结构是木刻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不用铁钉,不破坏木质本身生长结构,依靠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纯手工制作,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凹凸结合的处理方式,完成一件家具。讲求天然、无添加,榫卯结构可以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们的得知,机械化生产的存在,使得现在纯粹做木刻行业的年轻人很少,大多是一些老人,并且大学缺乏相关专业,于是技术传承上大多靠口头宣传,或是师傅收徒,手把手教学,但是不能保证完全传授,而现在一些人从事这一行是受家庭影响。不过幸运的是,现代木刻追求创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去了解木刻并动手尝试,电脑设计又为作品的完成提供了便利。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亲自动手完成作品。

7月29日上午,志愿者们来到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在万老师的带领下去感受烙画那独特的魅力。烙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的中国传统艺术。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现代烙画要求创新,运用中国画中的点染、白描等手法,通过控制手的力度,创作出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的作品,类似素描,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烙画要求创作者不仅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更要认真仔细,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在极静工作环境中创作出佳品。

    说到艺术传承问题,万老师表示,现在年轻人从事烙画行业的很少,万老师平时会参加一些比赛、举办一些展览来宣传烙画,或是在网络上宣传,通过团队合作来扩宽销路,由于目前高校没有这样的专业,万老师会到一些高校宣传,并且自己会教给家中小辈烙画,并且收了一些徒弟,希望把烙画这项艺术真正传承下去。

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步伐很快,世界各地每天都能涌现很多新潮的东西吸引着人们前仆后继的追逐;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民间传统技艺在迅速地衰落、失传,让人不禁有些忧虑。中国近代以来的物质落后让我们怀疑,祖先留下的那些智慧、技巧、文化等也是落后、不合时宜的,时间一长,甚至都忘了我们原来曾经拥有过。千年的民间艺术是流淌在我们身体里的血液,被冰冷的物质文明包裹久了,它需要重新沸腾起来,而这种沸腾,更需要每个人的担当,需要大家在衣食住行中去践行,去守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 308 号  邮编: 266071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1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