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01病理学和02病理生理学。01病理学方向应用常规及分子病理学技术开展肿瘤、肾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探寻并鉴定与病理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有关的新型分子标记物及靶点。具体方向包括:1.研究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探究相关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2.研究急性肾损伤、肾间质纤维化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探索肾脏疾病新的诊断靶点和治疗方法;3.研究3D打印生物支架携带干细胞的组织相容性,创伤修复的病理过程和表现、炎症反应机制、瘢痕特征等,为改善糖尿病等引起的创伤愈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4.研究上气道功能障碍及糖脂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及其临床转化应用。02病理生理学包括以下研究方向:1.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与治疗研究:开展心肌细胞死亡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并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和非编码核酸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病理进程中的调控作用;2.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研究帕金森病发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阐明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神经环路机制,并通过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神经再生障碍机制、干细胞移植等研究,探索帕金森病防治新策略;3.代谢及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机制研究:以脑肠轴为基础,研究神经调节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机制及消化道疾病对情绪、认知和记忆等的影响;4.凝血稳态、血栓病理与抗血栓创新药研究:以凝血稳态调控的复杂网络为抓手研究血栓病理并设计、挖掘和研究全新抗血栓先导分子,为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情绪障碍、胃肠动力障碍等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王成勤,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方向)
青岛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学科带头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教学能手。病理学系主任/附属医院临床病理教研室副主任。病理学学术学位及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致力于乳腺癌、口腔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2区论文6篇,累计培养硕士生15人。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多项。亚专科方向为乳腺及女性生殖病理,曾在天津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进修学习。作为乳腺病理亚专科负责人,多次受邀参加国际(美加病理年会USCAP,亚太病理年会APIP)、全国乳腺病理年会专科培训授课及壁报展示,参编多项中国乳腺病理相关规范指南,参译《Rosen乳腺病理学》。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多学科诊疗学组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分会乳腺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肿瘤分会委员,《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中华病理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
E-mail:wcq0879@qdu.edu.cn
王继纲,博士,主任医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方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兼西海岸院区病理科主任,山东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一直致力于甲状腺、乳腺、骨关节与软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分子病理学研究领域及方向的医教研工作,尤其擅长骨关节病变病理诊断。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及面上项目各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国内外病理学专业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曾获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青岛大学临床医学青年卓越人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及拔尖人才等荣誉。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学组及分子病理学组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病理学专科委员会委员等学会兼职。
E-mail:wangjigang@qdu.edu.cn
邢晓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青岛市拔尖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方向)
邢晓明,女,1977年出生,病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肿瘤病理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基础研究及病理教学工作,尤其擅长淋巴造血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2013年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在Andrew Feldman教授指导下深造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和研究。2014年开始从事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工作。围绕结直肠癌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发病机理展开了一系列基础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市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软件著作权5项。发明专利一项。研究成果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联系方式:E-mail: edithxing@126.com
于文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方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市南院区副主任,从事临床工作13年,一直致力于泌尿男生殖和女性生殖病理的医教研工作,尤其擅长肾脏肿瘤疑难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诊断新进展,是2022年新版WHO泌尿及男生殖肿瘤分类编委(国内仅5人),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访问学者。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及山东省医学科技奖3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中华论文2篇。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及男生殖学组委员及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肾细胞癌、前列腺癌、膀胱和睾丸肿瘤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是中华病理学杂志和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电子邮箱:wenjuan801023@163.com
王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方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硕士,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Norris Cancer Center访问学者。青岛市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演进与异质化,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口腔肿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6篇。
E-mail:wangning@qdu.edu.cn
谭晓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方向)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病理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肾脏常见疾病包括急性肾损伤、肾间质纤维化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寻找临床肾脏疾病新的诊断靶点和治疗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面上资助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肾病学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承担《病理学》《人体显微结构学实验》及《Pathology》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获2022年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指导多名本科生参加高等医药院校形态学绘图比赛,参赛作品获得了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Email:tanxh@qdu.edu.cn
王建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自然优青、山东省杰青、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青岛大学医学部副部长,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负责人。从事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研究,在心肌细胞死亡调控机制、非编码RNA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等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Molecular Cell、Circulation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等省部级项目7项。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心脏大会基础研究青年学者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生物活性小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会副主任委员。
E-mail:wangjx@qdu.edu.cn
徐华敏,博士,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山东省首届优青及第十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帕金森病的病因和防治对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市厅级项目多项。在本专业国际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2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及自然科学二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及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参编《铁代谢失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原理》、《铁与人类健康》和《神经科学》第四版。
E-mail:huaminxu@qdu.edu.cn
唐小芃,博士,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 方向)
2019 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加入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主要从事凝血稳态调控分子机理和血栓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以及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Blood、Cell Research、Research、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原创性研究论文。国际同行以Research highlight, Editorial comment等形式高度赞赏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泰山学者人才工程、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等。作为课题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申请并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2项,其中PCT国际专利3项。正在依托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血栓1类化学新药FX18的临床前研究,参与研发的抗脑卒中1类化学新药已获批临床。
E-mail:tangxiaopeng@qdu.edu.cn
于涛,博士,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 方向),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调控机制和心血管疾病的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年以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2篇IF≥30分, 13篇IF≥10分),总影响因子600余分,google scholar 引用10000余次,H指数51,ESI高被引论文7篇,热点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育团队项目和其他省市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得国家海外优秀留学生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首位)、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020年)、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18-2023年度)等;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大赛全国银奖、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团队优胜奖等荣誉。
E-mail:yutao0112@qdu.edu.cn
孙向荣,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儿科胃肠病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一年。科研方向为胃肠功能与能量代谢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重点探讨能量代谢障碍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一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一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山东省科学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2011年获青岛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14-2016年获青岛大学卓越人才称号。
E-mail:xr.sun@qdu.edu.cn
石丽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石丽敏,青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2020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Zilkha神经遗传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及防治对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面上项目1项等。以第三完成人分别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Mol Neurobiol、i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E-mail:liminshi@qdu.edu.cn
焦倩,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焦倩,西安交通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及防治对策及神经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8项基金。以第二完成人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Sci、Free Radical Bio Med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7.521。
E-mail:jiaoqian@qdu.edu.cn
郭菲菲,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2005年获青岛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青岛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2017.12-2019.12为青岛大学在职博士后。2017.8-2018.8为比利时鲁汶大学访问学者。教学方面主要承担基础医学院本硕博及留学生等不同专业层次的病理生理学理论及实验课教学工作,多次获得青岛大学“A”级教学质量评价,曾获青岛大学医学部第五届英语授课大赛二等奖。科研方面作为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目前发表SCI论文40余篇。2015、2016年被评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肠轴参与能量代谢障碍(如肥胖)、情绪障碍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调控机制;消化道肿瘤的神经调控机制。
E-mail:gff72@163.com
吴伟伟,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吴伟伟,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博士(2010~2016), 南卡罗莱纳大学博士后(2018~2019), 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专家及助理研究员(Research specialistsⅡ & Research associate, 2015~2020),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疾病及机制研究,移植静脉血管重构与药物治疗研究,遗传谱系示踪技术与血管干细胞治疗研究, 传统中医药的补充和替代治疗研究。近年在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等杂志发表 SCI 论文 10 余篇,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 6 项。
E-mail: weiwei.wu@qdu.edu.cn
亓洪昭,博士研究生,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2017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17年9月进入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工作,并入选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计划。研究聚焦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利用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相关疾病的诊疗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2022=38.104), Advanced Materials (IF2022=32.086),ACS Nano (IF2022=18.027),Molecular Therapy (IF2022=12.910),Theranostics (IF2022=11.600),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2022=10.383)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担任Biomaterial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Nanoscale等期刊特约审稿人。获2022年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现为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基础医学应用技术转化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育团队计划”和青岛市惠民示范专项等项目。
E-mail:qihongzhao@qdu.edu.cn
苗烁,女,病理生理学系,博士,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2019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19年7月进入青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王建勋教授。2021年入职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与细胞死亡的调控机制;血小板功能与疾病)。近年在ARTERIOSCL THROM VAS,Mol Cancer Ther,Mol Oncol,Cell Death Di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研究项目以及青岛市研究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年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培育项目。
E-mail:shuomiaoshuomiao@163.com.
甘海云,博士,研究员,青千、中科院百人、广东省杰青,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甘海云曾经在美国梅奥医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6年多的博士后研究,回国之前在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任职部门生物信息学负责人,2019年回国加入深圳先进院合成所。目前主要工作致力于肿瘤表观基因组、合成生物学研究。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ence 2篇,Molecular Cell 4篇,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GPB,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eLife,RNA以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2篇;另外与他人合作在Nature Medicine,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4篇,SCI数据库他引大于2400次。研究工作受到领域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比如:Molecular Cell杂志编辑发文专门介绍;美国科学院院士Henikoff博士在Science同期刊发评述文章重点介绍;另外多项工作被F1000重点推荐以及被Science Daily,Epigenie等国际媒体报道。
E-mail:hy.gan@siat.ac.cn
万芪,国家海外杰青,教授,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青岛大学神经再生与康复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脑卒中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脑损伤保护、干细胞再生与修复、学习与记忆分子机制等。研制了一种促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脑卒中治疗仪;合成了治疗先导化合物和脑保护小肽,申请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Nature, Nature Medicine,Nature Neuroscience,Trends in Neuroscience,PNAS, Stem Cells,Strok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单篇论文引用率高达400余次。获得中国、美国及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科技部面上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青”及“神经科学组”二审组长。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教育部科技奖”“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项目”终审评委专家等。
崔玉,博士,中级,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崔玉,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6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16-2018年于协和医学院进行博士后训练,2019年初入职青岛大学医学部神经再生与康复研究院。长期从事脑部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Cell Reports,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担任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脑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免疫调控研究”带头人;青岛市脑疾病治疗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创新中心核心成员;主持国自然项目1项、山东省青创团队科技计划项目1项、核心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担任多个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邮箱:cuiyu@qdu.edu.cn
张德腾,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201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8月到2020年9月,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10月加入青岛大学,目前主要从事智能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的改性、制备及其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如脊髓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脑卒中、骨缺损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入选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工程,在本领域TOP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中科院 1 区,IF=18.9)、Biomaterials(中科院 1 区,IF=14.0)、Acta Biomaterilia (中科院 1 区,IF=9.7)等发表多篇高水平SCI研究论文。连续两年(2022-2024)为Biosensors(中科院2区,IF=5.4)特刊客座编辑,多次参加领域内会议,参与著作《自适应性生物材料》(科学出版社)。
E-mail:zhangbio137@qdu.edu.cn
罗倩,博士,讲师,青年卓越人才,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2022年博士毕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基础医学专业。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机理与干预的研究,主要内容为阿尔茨海默病中小胶质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鞘脂代谢紊乱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调控机制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活性药物开发等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担任多个杂志编委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0余多篇。
E-mail: luoqian_qdu@126.com
朱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方向)
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学(卒中、精神类疾病焦虑抑郁、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相关研究,开展新药研制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主要围绕药理学方向展开中药及其主要成分调控线粒体、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的研究,并揭示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围绕神经干细胞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开展药物调控神经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修复的研究,深入探索药物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修复缺血受损脑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增进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分子机制的认知,促进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开发。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项,在高水平国际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E-mail:zhuting04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