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生理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挖掘和应用
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普遍实施线上教学,力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教师无法直面学生,近距离监督、督促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是广大师生面临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理学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课程,教师积极探索在线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应用。
一、通过生理学在线教学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如讲授呼吸生理时,以新冠肺炎的发生作为背景,除结合临床表现阐明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制以外,通过在线课程中的视频,着重展示祖国“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武汉重症病房“90后”护士,在微博中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和那些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她说:第一次听到那么多感谢。在对19级护理专业同学授课时,引入这些实例,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在生理学在线教学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讲授“血液循环”中“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时,淋巴回流作为组织液回流血液的途径之一,如果被阻塞,组织液的生成将增多。丝虫病作为一种寄生虫疾病,通过蚊虫传播,进入人体阻塞淋巴管,导致“象皮肿”的发生。中国作为第一个消灭丝虫病的国家,除技术之外,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群防群治,是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治之路。防治人员 “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才走”。 同抗击新冠肺炎一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在抗疫中取得胜利。对比国外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所谓“民主”,对疫情的控制不力,反映社会制度致命短板和巨大缺陷,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在生理学在线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liss等人在1973年研究发现用高频电脉冲刺激自由活动的动物的前穿质通路,能够使这条通路上突触传递效率显著增强,这种增强可维持数天甚至几星期。这种现象即“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其成因是突触蛋白上磷酸基团数目改变或突触蛋白自身发生变化的结果。这提示我们反复学习刺激,可以加深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敬业”对学生来说是敬自己的学业,离开校园,居家学习,仍应认真努力,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在生理学教学中贯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因此,从本科生开始培养科研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生理学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在授课时引入该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将课程思政与生理学有机结合,“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