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探讨从分子水平去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对肿瘤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探索肿瘤预防与诊治的新策略。具体开展以下方向研究:1.肿瘤代谢异常发生的调控机制:揭示代谢异常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和调控的分子机制,重点研究代谢酶的非经典功能在调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肿瘤微环境中代谢物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细胞感知微环境中代谢物质改变的分子机制和生理、病理功能;3.肿瘤有丝分裂调控机制研究:本研究应用了显微成像,基因编辑,蛋白质结构分析等技术,来揭示肿瘤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4. 肿瘤诊疗药物研究:利用纳米酶、荧光探针、碱性磷酸酶等纳米技术,提高肿瘤在临床中的诊断,通过新疫苗的创制、Tubulin抑制剂的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为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新思路和方法。

吕志民,博士,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原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杰出讲席终身教授、肿瘤代谢中心创始主任,是肿瘤代谢研究领域的领军科学家,在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成果。先后在世界一流杂志Nature(4篇)、Cell(2篇)、Nature Cell Biology(6篇)、Cell Metabolism (2篇)、Molecular Cell(15篇)、Cancer Discovery、Cancer Cell、Nature Cancer、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Cell、Nature、Science系列杂志近50篇,专著2部。
E-mail:Zlumdacc@yahoo.com

邢东明,青岛大学肿瘤+医工创新中心主任、分子医学学科负责人、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药物药理研究室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首席专家、特聘教授、博硕研究生导师(分子医学)
专注原创新药、高端医械两个方向。主持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自然4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一类创新药物证书1项、临床批件2项。在精神神经、运动系统、肿瘤等领域取得3项全球首创性里程碑创新转化成果,创新带来的市场价值超过10亿元。近5年,授权、受理专利近40项,获国家省市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顶刊论文39篇(通讯作者)。2023年-2024年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团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青岛“市长杯”决赛第2、3名、崂山区双创大赛冠军、“创客中国”全国500强2项等。
E-mail:qdci177@163.com

方靖,博士,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方靖,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在Mol Cell、PNAS、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和Oncogen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曾获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目前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培养博士20余名。曾担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分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与健康)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方案与指南编写专家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目前担任Cancer letters和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杂志编委。
E-mail:jfang@qdu.edu.cn

张刚,博士,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在山东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其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并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诺和诺德蛋白质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并获得助理教授职位。研究方向是探索肿瘤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的来源及其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在Cell Research, Molecular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EMBO J, eLif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Cell 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23篇。这些工作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被包括Nature, Sciencee, Nature Cell Biology等杂志引用1000余次。
Email:zhanggang_sma@hotmail.com

耿忠民,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导师(分子医学)
2016年获日本筑波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6-2021年先后在青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至今入职于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科研方面:以临床问题和实际刚性需求为出发点,基于“生物适配理念”借助化学、材料、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等策略设计和构建“先进生物材料”,重点开展 1、抗肿瘤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 2、微生物界面修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研究。近两年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ommun, Sci. adv, Angew. Chem. Int. Ed, Biomaterials, small, Acs Appl Mater Inter等国际知名杂志。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另外主持省市研究基金2项。
E-mail:gzm-qdu@qdu.edu.cn

马蕾娜,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博士后,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肿瘤代谢、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研究;开发基于PROTAC技术的新型肿瘤治疗药物。首次发现及阐明MEF2D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阐明PD-L1的翻译后修饰及其调控肿瘤免疫的机制。开发基于PROTAC的光控肿瘤治疗药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面上项目 1 项,市级项目 1 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6 项;发表SCI论文 42 篇,总被引 1794 次,最高单篇论文引用次数 161 次,H指数 24。
E-mail:maleina@qdu.edu.cn

马清霞,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医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2022-2024年在青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至今入职于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肿瘤代谢、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近两年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ancer letters, PNAS,hepat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 1 项,市级项目 1 项。
E-mail:18724702306@163.com

燕赛赛,博士,讲师,青年卓越人才,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2020年6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20-2022年在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12月进入青岛肿瘤研究院工作,并入选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计划。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的设计合成、纳米材料制备、生物诊疗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如JACS,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J. Hazard. Mater., Theranostics,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Talanta等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E-mail:yss26@qdu.edu.cn

柳欣林,博士,讲师,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2020年获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20-2021年于恒瑞医药担任研发科学家。2021年至今就职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现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新为医药科学家(兼任)、博维智生物科学家(兼任)。研究方向为新型肿瘤治疗性抗体和新型传染病疫苗。曾系统参与首个国产HPV疫苗研发上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第三代HPV疫苗,相关成果被《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知名媒体报道。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近五年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Theranostics、Cancer Treatment Review、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等国际知名杂志,影响因子10分以上10篇;已授权5项发明专利(包含中美日),与国内多家知名药企和创投机构均有合作。
E-mail: lxl2021910024@qdu.edu.cn

王超,博士,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王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靶点大分子/活性小分子的创新药物研究,长期致力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在肿瘤防治领域作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研究。近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Materials Horizon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BBA - Reviews on Cancer、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00分。现为BBA - Reviews on Cancer、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多个SCI期刊的客座编委和审稿专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在内的7项基金。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九届“市长杯”·海创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
E-mail:wangchao@qdu.edu.cn

张婷婷,博士,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2020年7月获吉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20年8月入职于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现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主要从事纳米酶的设计与研发,并将其应用于新型分子医学诊断技术,采用电化学、比色等分析方法检测生物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致力于开发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诊断技术。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近五年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知名杂志。
E-mail:zhangtt@qdu.edu.cn

蒋宏飞,博士,青年卓越人才,药学专家,硕士生导师(分子医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前药系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内外科研基金的项目评审专家。近五年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论文,代表性期刊包括《PNAS》、《Cancer Communications》和《Trends in Cell Biology》等,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分。相关研究获得了超过80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重要科研机构资助。此外,他还是《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的客座编辑,并在多种知名期刊上担任审稿人。
E-mail:jianghongfei@q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