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09细胞生物学

作者: 时间:2024-11-21 点击数:

本学科聚焦细胞发生和命运决定、细胞功能和亚细胞结构、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三大领域,致力于细胞遗传与发育、细胞干性维持与谱系决定、细胞变异与转化、细胞死亡、细胞代谢、细胞编程与重编程和单细胞等基础研究,揭示关键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亚细胞微环境和精细时空调控的机理机制。本研究方向在心肌细胞、血管细胞的起源、心肌重构、线粒体与器官稳态维持、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在以下方向上独具特色:1、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理;2、心血管细胞及其疾病的核酸生物学与转化医学;3、细胞生物大分子合成、结构与功能;4、干细胞再生修复的分子机理;5、细胞遗传和代谢的分子机制。


未标题-2.jpg

    王昆,博士,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青岛大学慢病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杰青及省先进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细胞死亡方式调控与心脏疾病;心肌损伤修复及再生;探讨关键基因及非编码核酸干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Cell Biology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曾主持国家优青、山东省杰青及多项国自然面上项目;获省及市自然科学奖等奖项;授权专利8项。

E-mail:wangk696@163.com

 

李新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2013-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端粒与衰老分子生物学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2016-2018年于清华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细胞命运决定中非编码RNARNA结合蛋白介导的转录调控研究。现任职于慢病研究院。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 ANGEW, ABC, JACS 等学术期刊。主要研究方向:1. 表观遗传学;2. 基于核酸的分子诊断技术开发与应用;3. 衰老分子生物学

E-mailxinminli@qdu.edu.cn


 


 

朱素杰,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EMBO Molecular Medicine、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高水平杂志。研究方向:(1)联合公共数据库及in-house肿瘤临床病人数据库中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发掘肿瘤病人标志物及肿瘤免疫治疗标志物。(2)基于标志物,利用人工智能药筛系统,筛选延缓或克服肿瘤的新药物。(3)利用结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揭示新药物作用机制,发现新靶点,并基于小分子抑制剂与靶蛋白的复合物结构研究开发新一代靶向抑制剂。

E-mail:zhusujie@qdu.edu.cn


 


 

   

付钦瑞,博士,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从事纳米生物学的研究。利用生物分子和细胞的纳米特征揭示细胞内部的微观世界,设计纳米药物用于药物递送、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现主持基金项目6项。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被引3000余次,H=30,最高单篇被引650余次。近三年,课题组培养的博士生人均5篇IF≥8SCI论文,培养的硕士生人均2IF≥8SCI论文,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入职山东省省立医院或青医附院或考入博士研究生。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影响因子≥10的论文近20篇),分别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篇),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篇),ACS Nano4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Small2Theranostics4篇),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篇),Nano Toda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受邀担任Chemical Society Review, Advanced Materials, Small,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Small Meth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Advanced NanoBiomed Research等SCI期刊独立审稿人。

E-mail:fuqinrui2022@qdu.edu.cn


 


 

    刘翠云,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为心脏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重点关注非编码RNA在心脏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控机理,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目前已在SCI杂志上发表30余篇相关研究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已结题一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E-mail:cyliu@qdu.edu.cn

 


 

李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

01转化医学研究院)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美国南加州大学Zilkha神经遗传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青岛大学,现就职于青岛医学院慢病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结合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神经突触信号转导网络以及神经-肿瘤细胞间信号转导机制,为神经疾病及脑肿瘤诊断和治疗寻找潜在标志物和干预靶点;干细胞和类器官研究:利用干细胞和类器官模型进行细胞调控相关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助力药物研发流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多年来在Nat. NeurosciSci. Signa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引用次数超500次。


E-mail:jingli@qdu.edu.cn

 


 

王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现任职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慢病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兼任青岛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聘专家顾问。课题组致力于成体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一方面,专注于类器官技术研发,探索新一代组织再生疗法;另一方面,聚焦于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疫苗研究,推动新一代肿瘤个体化精准医疗发展。近年来获得多项基金项目支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和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青岛大学医学+”学科集群联合探索项目(重大成果转化工程),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ATVB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期刊,参与制定一项由海尔生物领衔发布的肿瘤类器官团体标准。

E-maildongwang@qdu.edu.cn


 



赵吉成,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1999-2006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7年制专业,取得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2010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系,取得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并于2022年晋升为研究员。2024年起任青岛大学慢病研究院特聘教授。现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Mol CellNat Cell Biol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论文9篇,合作发表论文8篇,被引400多次。主要研究方向1.表观遗传学;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E-mailzzjjcchh@163.com



  赵毅,博士,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山东省科技人才,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带头人;主要致力于人体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体免疫微环境等多个领域研究分析,探究肿瘤致病机理。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山东省青创团队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TTT, Cancer Research, Cell Reports, Int. J. Mol. Sci等国际著名Top期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11项,已授权7项。

Email:zhaoyi0924@qdu.edu.cn


 


 

董雅琼,博士,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四层次。主要研究金属离子和天然产物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的作用和化学生物学机制,从而发现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研究内容包括:1)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大分子“类淋巴”引流途径和细胞信号转导;2)细胞的抗氧化响应机制和线粒体保护剂筛选;3)从食物和中药成分中发现和开发慢性疾病的化学预防和治疗药物。以第一作者在Adv. Funct. Mater.,SCI. CHINA Life Sci.和Theranosti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青岛大学人才启动基金、北京市通州区科协资金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等。中国发明专利受理6项,已授权2项,其中一项第一发明人专利已进行技术成果转让(150万)。

E-mail:dongyaqiong@qdu.edu.cn


  

张英彪,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山东省优青

2016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计算生物学与医学博士学位,获得东京大学全额奖学金,2017年入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长期从事细胞生长相关研究。在相关领域杂志 PNAS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发表多篇论文,成果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esearch highlight,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出研究奖(FARE),担任美国60届 Annual Drosophila Research conference大会分会主席。入选山东省优秀青年,山东省科技人才。现主持山东省优青科研基金(60万),山东省科技人才科研基金(20万),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启动基金。研究方向:1.细胞生长的调控机制研究;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研究。3.细菌限制修饰系统(R-M)对DNA损伤与修复研究。

E-mail:zhangyingbiao@qdu.edu.cn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描述已自动生成

王胤,博士,特聘教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进入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工作。长期致力于非编码核酸调控心血管疾病、衰老和细胞命运决定的机理研究;并结合临床,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和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展大人群疾病诊断标准物、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试剂、药物筛选与干预、细胞基因诊疗、可穿戴设备和医疗设备研发,形成防治康转化医学链条。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参与作者在 Nature Cell Biology、Circulation Research、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等期刊发表代表性论文 75 篇,总引用次数2404次,平均引用次数 32,H指数2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5 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Email:wangyin@qdu.edu.cn



 

原图1-1

王玉琴,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202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青岛大学慢病研究院。致力于代谢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棕色脂肪组织的发育和能量代谢研究:探究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为维持正常的体温及能量代谢稳态提供理论依据。②代谢相关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围绕脂肪、肝脏、心脏和肌肉等器官,揭示代谢疾病发生的调控机制。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Life Metabolism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岛大学人才启动基金等项目。

Email:wangyuqin@qdu.edu.cn


 

 


 

孙盼盼,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8月加入青岛大学,现工作于青岛大学医学部慢病研究院。主要致力于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研究,利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探索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肿瘤、心血管及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多篇,近五年一作文章累计引用次数50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为:1.多功能纳米材料的构建及抗细菌感染的应用研究;2.智能纳米体系的合成及在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3.纳米酶的构筑与生物应用研究;4.仿生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E-mail:sunpanpan@qdu.edu.cn



 

刘涛燕,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201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获得博士学位。2018.8-2023.6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8月进入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工作。致力于研究组织损伤修复的代谢调控机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1)开发单细胞质谱成像技术以及高分辨空间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2)以肌肉干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骨骼肌再生的代谢调控机制,为肌肉衰减综合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3)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平台研究心肌损伤、心肌肥厚和心衰等心脏疾病代谢重塑的机制,寻找早期的诊断标志物以及治疗方案;迄今为止,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研究内容发表在Sci Adv, Adv Sci, Cell, Cell Death Differ, 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著名Top期刊。论文累计引用次数达到170余次,发明专利4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大学医学部“医学+”学科集群联合探索项目以及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E-mail:liutaoyan@126.com

 


 

魏婷,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学专业),具有多年美国Top医学院博后经历,现为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通过分析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数据(基因组、表观组、单细胞和时空转录组),结合人工智能,鉴定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衰老相关分子标记,致力于疾病早期诊断、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等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包括开发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发现前列腺癌相关多种分子标记及耐药机制,解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以一作或参与作者发表十余篇高质量论文(Nat. Commun., Bioinformatics, etc.)。目前主持和参与青岛大学启动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大学医学部“医学+”集群探索项目。医学院“5+3”临床本硕生的科研合作导师,授课《整合与转化医学》等。

Email:ting_w@qdu.edu.cn




    张美华,医学博士,研究员,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1转化医学研究院)

NIH高级访问学者,国家卫生健康委生育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细胞发育与生殖调控。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主要社会兼职:山东省青联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安全避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健康协会医疗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E-mail:meihua2013@163.com


 

    唐丽,博士,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 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病理机制研究。主持国自然杰出青年基金、国自然重点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等课题。聚焦微环境巨噬细胞,系统揭示了肝脏慢性感染与肿瘤、肝、肠炎性损伤等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出了全新理念与干预策略。以通讯作者在 J Clin Invest、Gastroenterology、Nat Commun、PNAS、Cell Res等刊物发表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0.7。 获评军事科学院优秀教师,指导研究生论文分别获评全军优秀博士和全军优秀硕士论文。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入选军事医学研究院拔尖人才、军事医学银星人才、北京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自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兼任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E-mail:tangli731@163.com



 

 

男人穿着衬衫描述已自动生成

    徐平,博士,研究员,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 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任亚太人类蛋白质组组织(AOHUPO)副主席、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高覆盖定量蛋白质组学和重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在国际上建立首个基于蛋白质从头测序、泛素链绝对定量和泛素化蛋白质假阳性排除技术的蛋白质泛素化宏观和微观不均一性分析技术体系;系统研究并建立了高覆盖蛋白质组技术;利用生物蛋白质组SILAC 完全标记技术,建立高覆盖和高精度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领衔并完成国际人类染色体蛋白质组研究合作计划1号染色体蛋白质组研究任务。已发表包括CellMol CellJ HepatolGastroenterologyNat CommunJ Hazard MaterMCPAnalChemBioinformatic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获授权专利54项,产品化成果5项,上市基因工程国家新药1个。

E-mail:xuping_bprc@126.com @163.com


 

 

    应万涛,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新星,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 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聚焦糖蛋白质组学和临床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方法及应用。在胰腺癌、肝癌等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和治疗靶标发现、以及生物技术药物糖修饰结构多样性解析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在Nature, Nature Methods, PNAS, Mol Cell Proteomics, Anal Chem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精准医学)课题、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曾获评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奖2007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一等奖。

E-mail:yingwantao@ncpsb.org.cn


 

 

20130425

    杨晓,博士研究员,杰青(2000年);百千万人才(2006年);万人计划(2013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6年);求是杰出青年奖(2006年),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 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研究员。系统地研究了TGF-β等信号通路维持组织稳态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制,证明了这些信号通路失调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的因果联系,揭示了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在Cell Stem CellDevelopmental CellMolecular CellSCI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18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18962次,h指数71,连续9年(2014-2022年)入选中国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年被遴选为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经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

E-mail:xiaoyang_gldd@126.vip.com

 


 

    张令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 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张令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医学蛋白质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生机理及治疗,围绕泛素连接酶Smurf1家族、去泛素化酶OTU家族、泛素应激小体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与靶向干预开展了系列研究;近期在水熊虫模式化及耐受超强辐射的研究中取得新发现。作为通讯和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Chemical Biology》、《Molecular 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青年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树兰医学奖青年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权中国专利30余项。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E-mail:zhanglq@bmi.ac.cn



万福堂,博士,青岛大学特聘副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01转化医学研究院)

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进入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研究院工作。长期聚焦于蛋白质与核酸大分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解析及功能机制研究,通过整合冷冻电镜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前沿手段,系统揭示生命活动关键分子功能机制。特别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有机结合,致力于重大疾病相关生物大分子的靶标发现与药物研发。

E-mail:wanfutang@qdu.edu.cn


于晓波,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美国Biodesign研究院Virginia G. Piper 个体化诊断中心研究员。获德国洪堡学者、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北京高层次人才和HUPO之星等荣誉。从事工业智能蛋白质组芯片和精准医疗研究与应用。成功开发以人类、肺结核和新冠病毒为代表的系列蛋白质组学芯片(美国化学会经典案例);建立第一个人类抗体反应组(AAgAtlas)数据库并揭示抗原识别特征(Hallmarks of Human Autoantigens);领导肝癌、淋巴瘤等中西医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精准医学、新药创制和生物安全等项目50余项。在Nature系列、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Nucleic Acid Res、Adv Sci (Weinh)、J Infect、Arthritis Rheumatol、ACS Cent Sci、Clin Chem和Mol Cell Proteomic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Nature、Nature Methods和Nature Immunology等期刊引用近3000次。申请专利30余项,获临床注册证1项。在国内外会议做学术报告180余次。

E-mail:xiaoboyu@vip.126.com



朱云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生物信息实验室PI。863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蛋白质组信息学实验室,研发了蛋白质组信息学系列算法并应用到多个大型项目,建立的iProX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蛋白质组数据共享发布平台。在Nat. Commun、Nucleic Acids Res、Bioinforma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两百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主持的项目获中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此外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E-mail:zhuyunping@ncpsb.org.cn


姜颖,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02生物医药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重大国际协作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执行主席。

构建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蛋白质组参比图谱及国际共享的数据资源,揭示肝脏构成细胞的分工原则及相互作用调控机制。发现系列重大肝病的蛋白质标志物/靶标群,为肝脏疾病防、诊、治技术的升级换代奠定基础。国际上首次实现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并发现其精准治疗的新靶标,开启了”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新时代。成果入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度《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评为2019年度中国医学十大进展和2019年度邹承鲁杰出研究论文。系列研究结果已在Nature, Nat. commun., Hepatology,等国际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参编参译学术专著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

E-mail:jiangying@ncpsb.org.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 308 号  邮编: 266071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1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